低头弯腰,手指插进土壤,人们簇拥在一块硕大的岩石周围种金盏花。米歇尔·莱杰解释说,这是她的家族习俗,亲戚们每年一度要到马萨诸塞州菲奇堡市的这片公共绿地会齐,向大石礼敬。她说,这块名叫“滚石”的花岗岩“是菲奇堡的骄傲,我们有幸能让它变得更漂亮——这是它应得的”。
诚然,这块大石有3米之高,威风凛凛。但石头再大,也未必“应得”什么吧?不管道理是否说得通,反正有些大石是拥有铁杆粉丝团的。像“滚石”这一类属于冰川漂石,地球上散落着无数这样的家伙。
图为:华盛顿州的科尔维尔印第安人居留地伫立着一块40吨重的漂石,看上去像从天而降的一样。像这样的石块有时被当地人称作“蹭石”,因为野牛喜欢在上面蹭痒。漂石太大而不便 搬运的话,人们索性就让它留在原地,比如康涅狄格州某停车场里的这一块。但开发商未必总是这么大度的。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高清图]摄影师弗里茨·霍夫曼最初对漂石着迷,是始于那些莫名其妙坐落在自家宅院里的大石头。后来他开车游历马萨诸塞,飞驰过一块指向“普利茅斯石”的路标,随即心里一动,来了个180度急转,开到普利茅斯纪念中心门口。“我只问一个问题,”他对前台已然在给他拿各式宣传册的女士说,“普利茅斯石是漂石吗?”
“是一座冰川把它带来的,你问的是这个意思吧。”对方答道。
图为:新泽西州的格伦罗克(Glen Rock)得名于这块570吨重的漂石。科学家相信它是被冰川从北方30公里外带来。过去栖居于这一带的勒纳佩印第安人另有主张。他们给这巨石起的名字是“帕马察普卡”——从天上来的石头。
漂石是在一系列冰期中被冰川裹挟而行的,它们的旅程挺长,有的距原始位置数百公里。美国北部可以见到不少漂石。草原上的石块显得格格不入,刺破了平整的地平线。早期的好事者在石面上雕出牛肋骨、蹄印之类的图案,后来的人们则在上面彩绘,或者刻下姓名简写乃至碑文式的赠言。在森林里,漂石是伫立在草木间的谜一般的巨人。在山顶上,它们看似摇摇欲坠,就像被老天顽皮的手指搁在了那里。
图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奥姆斯特德角,漂石随机散落四处。一条冰川曾雕琢过这9200万年高龄的岩床,消融时扔下了从附近山里拖来的石块。它们与岩床上的沟痕一起标示出当年冰川行进的路线。
岩石如何抵达这些有悖常理的所在地?是一座原始火山把它们喷过来的吗?是北冰洋曾经融得太快,洪水把巨石都冲上了山吗?是地球在轨道上哆嗦了一下,造出了从下往上走的雪崩吗?一种冰期理论解释了巨石何以出现在奇特的场合,一百多年前,哈佛大学的瑞士科学家路易斯·阿加西提出这种理论并使之广为人知。
阿加西先是在瑞士考察了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看到正在消融的冰川前端“吐出”了剥落的山石。他在不列颠群岛也见过类似的岩石沉积,却完全看不到冰川。于是他突然想到,冰川在世界上曾是广泛存在的。
图为:华盛顿州中部,布伦达·迪亚兹和杰茜卡·鲁伊斯在公路旅行中稍作驻留。印第安人早年常在巨石上雕刻标记,今日的文艺青年们更喜欢颜料,有人已把自己的高中毕业年份卸载 这“耶格尔石”上永作留念。
1871年,阿加西发布了他在马萨诸塞州伯克希尔的山中对散落巨石的研究结果:必定曾有一条冰川从北部贴着地蹭下来,把沿途遇见的东西都吞掉带走了。冰融以后,之前裹挟的渣滓留在地面上。他又补充道,在落基山脉中3400米高的地方,山壁上也留有乘冰川走过的巨石造成的刮痕。
这意味着“滚石”、普利茅斯石和与它们类似的所有漂石都曾是山峦或岩床的一分子,可能是被冰雪一冻一融的循环给弄得松动了:融水渗入裂隙,降温后结冰膨胀,把石块从“母体”上撬了下来。
图为:消退的冰川丢下了这些岩石。如今这里成了纽约的中央公园。参与公园设计的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被“大自然的孩子气”启发,常常添上一笔,把远古走来的漂石挪动一 下,安排成他眼中的诗意布局。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